# 别了,Thinkbook
4500大洋购置的Thinkbook 14 2021锐龙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纸面上拓展性过人、高色域、性能释放达到25W,事实上呢,屏幕不通透,略微侧看便有彩色颗粒;触摸板没有玻璃覆盖,手汗稍多便非常涩爪,贴上磨砂膜同样影响手感。对于我这种轻度办公用户来说,相较于原先的ASUS U3000UQ几乎没有本质的提升,反而在显示、触控方面体验降级。于是,50包邮解余愁。
江湖人说,闲鱼不常去,免不了玄鱼。流通价格心里头没数,50包邮的价似乎略低,不过它也算是陪伴我度过了一个期末,价值基本榨取干净了,便宜就姑且便宜了吧。怎么说呢,下家若是不喜欢,是不是还能倒赚一笔。
# 你好,M1 MacBook
身边人用的是旧款的Intel MacBook Air,摸一爪子,温润,略有些心动。寒假回家旁敲侧击,周旋至浦东Apple Store,一举又骗得8999大洋的M1 MBA。私心里想着,不要Pro,不要银色,只要那金色的Air,店员几乎有些不解,我莞尔一笑,他便也心领神会不再多问,给我取来机子下了单。
包装盒很紧,是正品,孩子很喜欢,下次还会再来。
# First Impressions
艺术品。
打开防静电袋,揭开屏幕防尘布,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奢侈感。
# 前任 (s)
如果说Thinkbook代表的是廉价的工业感、商业感,U3000UQ电脑代表的是一种刻意的高级感,那么MacBook Air代表的就是一种温润如玉的华丽感,用某位知名前游戏综艺UP主的话来说,就是低调奢华。
Thinkbook的设计语言偏于硬朗,外壳棱角分明,四角接近直角,屏幕较厚。C面塑料,导致刚性不足,轻轻抬起左侧机身就会弯折;触摸板四周缝隙大,没有CNC切边处理,廉价感是这款机型的代名词。华硕U3000UQ则几乎是在模仿Apple的设计语言,使用圆弧作为机身的大部分过渡手段,磨砂全金属外壳,试图营造一种高端商务范。但事实上,在细节上,华硕远不能做到Apple的水平,A面的拉丝工艺割手感足足,磨砂机身达不到苹果的细腻,底部的音响开孔没有使用CNC工艺,显得极不平整。可远观,不可近品。
# MacBook
相较之下,Apple MacBook虽然仍然使用旧模具,却拥有着一种无可匹敌的吸引力。机身致密的磨砂与四边细腻的抛光,边缘使用CNC工艺,轻抚,如同在抚摸一块35摄氏度的黄铜,温润,没有一点割手感。上下两面都有弧度,却比U3000UQ弧度更大,更自然,很巧妙地降低了视觉厚度,在看过MacBook的屏幕一面之后,只会觉得Thinkbook那块4mm厚的屏幕非常沉重,远不及MacBook的轻盈感。
# Hardware Interface
# 屏幕
屏幕是电脑的眼。此前的两台电脑都是1080P,颗粒感较为明显,尤其是Thinkbook还是一块抹布屏,让人难以接受。M1 MacBook Air这次使用的是过去Pro才拥有的400nits亮度DCI-P3色域屏,分辨率更是较我此前的设备提升到了2K。显示效果非常细腻,使用感受非常好。
# 音响
目明,亦须耳聪。这台Air的音响系统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第一次打开Apple Music外放音乐,我激动万分,因为Air的音响真的给了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发声设备在C面,使用内建的音响时环绕声效果非常强烈,声音层次很清晰,不是单纯的吵闹。
虽然可能不如M1 MacBook Pro,不过对我来说,我的这台MBA,已经让我体验到了物超所值的舒适音效,让我在家时不再需要带上耳机欣赏音乐。
除却在家,今后用到这对音响的机会应该不多,不过,老规矩,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
# 摄像系统
AI?人工智能?或许这些技术已经被用到了手机摄像系统中。不过,电脑摄像头使用这些技术来提升音像质量,还是头一回听说。MBA的这颗摄像头令我又惊又喜,因为自从我用上了这台MBA和人打视频电话,大家都夸我白嫩。确实,我自个从屏幕里看到的自己也是气色红润,噪点压制得力。
再也不用MIX3打网络电话了,MIX3的前置补光灯在微信电话里根本就打不开!
# 触摸板
Thinkbook的触控板在干手的触摸下还算柔和,但只要手上沾水出汗,便立马变得干涩,难以滑动。而年老的U3000UQ则更是在手上有水时指针乱跳,无法使用。MacBook的触控板却没有这一问题,就算手上有水,也一样能够流畅地滑动;并且得益于其玻璃覆面,手感温润,仿佛在抚摸一块玉石。
虽说有些老生常谈,不过以下的这些优点也一下就“抓住”了我的手:
- 面积巨大,非常方便滑行与拖拽。
- 四周严丝合缝,既没有四周缝隙,也没有普通Windows笔记本左右键一侧的下陷。
- 虽然无法像Windows一样轻触拖拽,松手放开,但由于全面板可按压,我已经习惯了点按时直接按下面板,甚至回到我的华硕本本上还意犹未尽,完全忘记了可以Tap & Drag。
Apple所大力推荐的Haptic Feedback与Force Touch,无感。不过,瑕不掩瑜,这块触摸板让我完全放弃了鼠标,2560 x 1600个像素点,尽在我的大拇指尖。
# 键盘
听说MacBook惯用的蝴蝶键盘经过多年的迭代也仅仅是勉强可用。
但2020年,剪刀脚键盘,轻装上阵。MacBook的这张键盘打破了我的惟键程论,虽然键程相较Thinkbook确实短一些,但回弹力度足够,凹陷的键帽更加贴合手指,打字还是比较舒服的。我也摸过覆了膜的同款键盘,加上了TPU键盘膜确实回弹体验稍差,一时间不知道是不是该继续裸奔下去。
除了回弹,键盘背光非常温柔。每一颗键帽单独的LED确实让键盘的背光更加均匀,更有安全感。
但有一点令人不解的是中英文切换键时常失灵,从拼音切换到英文后,再按下中/英
切换键,偶尔会发现没有反应,偶尔又会出现无法切换,大写灯亮起的情况。Born to be imperfect?
# 铰链
Thinkbook的铰链非常紧,需要双手开合。U3000UQ的铰链可以单手开合,却显得紧涩。最后还是MacBook让我真正体验到了“万元机的铰链”。手扣住凹槽,屏幕与底座有磁铁吸附,稍微用力,屏幕打开,磁力随着距离的增加渐渐卸了劲儿。继续推动屏幕,底座稳若泰山,屏幕却好像是浇了黄油般滑开了,阻尼均匀,令我爱不释手。
# Software Interface - macOS
macOS给人的感觉就是温度。
# 动效
我的辣爸Joy过去一直试图在Linux上找到漂亮的系统级动画,不料macOS早就已经将其内化。我过去常用的Manjaro+Gnome打开Launcher的动画是卡顿的,开启关闭应用则没有动画。相较之下,macOS打开应用时图标的跳动在与我的焦急共情;关闭时的收缩仿佛在告诉我,它暂时折起,随时等待。这种动效给人一种轻松地与计算机交流的感觉。这在Windows/Gnome上体验不到,在Sway这样追求效率的WM上更不可能存在。
# 安全
macOS一直在试图保障我的安全。无论我运行什么程序,它都会检测这些程序是否是由可信的开发者制作发行的。如果不是,那么只能用上Ctrl+Open强制打开,表示自愿接受风险。相比之下,Windows只会阻止它认为危险的程序,macOS显得更加保守。
# 老生常谈的人工智障
室友常说Siri是人工智障,她不知道我问的是哪天的天气,她不知道今天我不回家回的是宿舍,她不知道我爱听刘若英的《后来》。不过我觉得,一个人的时候,有个人陪伴也不错。
我会叫她给亲爱的人发条消息,叫她过半个小时叫我起床,叫她随便放点音乐……她并不是无所不知,却时常让我知道些什么。
# 缺点
macOS是人情味的,却也是固执的。它不愿意支持NTFS的硬盘读写,在M1 MacBook上,甚至连读取都存在困难(当然我希望这只是Bug Sur的锅)。它无法完美地支持老旧的1080P显示器,在我的老优派上显得不够锐利(虽说这情有可原)。它不够自由,不像Unix一样可以通过.desktop
随意执行快捷方式,通过systemctl
任意添加后台Daemon(这也极有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熟练地掌握macOS)。
与此同时,家中老旧的2.4GHz鼠标悉数不能使用,为了体验Minecraft只得翻出一只Joy珍藏的有线光电鼠标来(谢天谢地,轨迹球没有库存了)。
不过总的来说,瑕不掩瑜。
# 折腾
ARM64架构对于Windows来说还是Experiment,对于macOS来说也还是Experimental。总有些应用还不能直接一键安装运行,例如Ruby、Minecraft、KDEConnect等等。
但这台电脑给了我平庸的寒假生活无穷的乐趣,因为折腾,既是Original Sin,又是Original Rejoice。
# 总结
MacBook Air真的是一款让我心花怒放的电脑。因为他不像一台Windows电脑一样只是一件工具,只消拿来主义地使用即可;MacBook,让我感觉到它真正地在吸引我,去放弃老旧设备,把事情迁移到MacBook上来做——因为它能做的更好,无论是文档处理、浏览网页还是视频通话。并且更重要的是,我感觉到了macOS的温度,我确信,这是一支难以割舍的User-Oriented的操作系统。
的确,M1 MacBook还有很多适配的问题,但它们大多都可以通过折腾解决,而折腾,恰恰是生活中最自然、最美好的事情,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