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览全书

纵览全书,王沪宁先生从美国人的精神、美国人的心灵、美国人的政府、美国人的社会四个角度来看不同视角下的美国,他在书中极力希望传达的思想,也正如他在序中所说,看待美国不能只见其优越之处,更不能独指其不堪之处。永远有一个存在的美国在反对着任何人妄图为美国加上的任何一个标签。

书中令我深有感触之处有下:
  1. 美国人没有多少年的传统,但物以稀为贵,这也使得他们格外珍惜自己的传统。
  2. 美国的创新、国际化、现代化等等优越的精神,事实上都存在在美国人的心中,但也正是美国人心中的爱、亲情、友情等价值的疏离,导致了美国人精神上的空虚与落魄。
  3. 美国的商品化帮助其顶层政府不需要事无巨细,但也导致了下层自我协调中的不公正、不公平。
  4. 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以上提到的问题被遮掩了起来,成为了社会的隐患。
  5. 王沪宁老师额外对日本的预言一一兑现,在下佩服。
以下为对书中自以为重要之内容的摘录:

# 之于平等

其实在美国人的心中的,大部分是倾向于自由。讲平等,只是在自由收到限制的时候。一旦这种约束被消除了,自由的价值或者期望值往往大于平等。
为何如此?因为西方体制保证的平等,只是形式上的政治平等,而非社会平等、经济平等。(2.4 平等抑或自由)

# 之于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政治规矩和政治传统有何作用。这套仪式是古老的、宣誓词是二百年前第一总统所用的宣会词;《圣经》也是二百年前乔治•华盛顿用的《圣经》。美国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传统的民族。......传统成为现代人唯一可以依赖的东西,而现代人却不能拿出一种东西来使众人信服。(2.7 政治规矩)
有时候,政治规矩和政治传统比法律更有力量,因为一种是写在文字上,一种是写在人们的信仰里。 (2.7 政治规矩)

# 之于国际化

这里的关键不在于地理界限,在于心灵界限。生活于现代都市中的人,依然可能具有乡居的意识,居住与乡间的人,也可能具备浓烈的国际意识。教育是打破心灵界限的大力量。只有真正和全面突破了这道界限,一个民族和社会才能真正加入国际社会,真正有效地开展国际竞争。(3.1 国际人)

# 之于孤独

事实上,的确有不少美国人在工作中追求心理上的满足。这种现象可以从大量的自愿工作者的现象中得到证明。自愿工作者没有报酬,完全是义务的,但他们由工作可以摆脱个人的孤独感,得到社会的承认,发现自己存在的意义。但从纯粹心理学考虑问题的人毕竟不多。(3.6 工作伦理)
美国人的生活核心是保护私域。所以很少有人喜欢别人侵入得太多,或侵入别人太多。这与东方其化不同。所以美国人的朋友概念与东方文化不同。朋友可以是一个熟人,或者在学校认识,或者在教堂认识,或在运动场上认识,或在公司里认识。但这种交往不深,难得有莫逆之交。美国人初交不难,深交不易,中国人初交不易,深交不难。(3.10 人总是人)
大学的机制也使人们不易形成深交,大学生基本上是孤独的,没有班级的概念,选什么课就在什么班,下个学期各奔东西。居住条件良好将人隔离开来,大学如此,社会也如此。美国人长期独居的生活,使他们往往有一种内向和被动的心理,不知道是否应该与一个生人打交道。(3.10 人总是人)
经济的高度发达,使人们不再去探讨这个表象后面的事态发展。处于美国杜会之外的人,自然很难去探索繁华景象背后的东西,呈现在眼前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景象已够难对付的了。一俊遮百丑,在一个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时,尤其会产生这种状況。(11.9 精神危机)
爱,对学生来说已经十分陌生。他们自小就有性生活,而且发展性关系十分容易,爱的情感已经十分淡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已经缺少了这种可贵的情感。(11.9 精神危机)
在许多社会中,问题往往不是出在体制上,而是出在价值体系的衰落上。一个社会没有核心的价值体系,便会遇到最大的政治协调和管理难题。这里人们往往遇到一个两难的困境:一方面社会进步要求有新的价值系统,冲破旧的价值系统的舒服;另一方面社会和谐和制度稳定要求保持社会价值系统的核心部分,否则一个社会的价值系统就会终结,整个社会陷于混乱和道德危机是不可避免的。(11.9 精神危机)

# 之于商品化

因为任何政治和行政系统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对小型社会来说,政府有独挡一面的可能性,如新加坡,香港,南朝鲜等。对大型社会,尤其是人口达数亿之众的社会,政府直接和全面管理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可能性不大。......努力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自行的组织和动力,自行满足杜会的需要,从而使政治系统或行政系统只起间接管制的作用,是在这个方面取胜的一个有效的途径。(1.4 高度的商品化)
商品化提供了使政府轻装上阵的可能性 。......商品化的真正本质不在于每样东西都成为商品,而在于商品处在合理的运转机制之中。经济杠杆协调这个机制,政治和行政系统也得协调。当社会的许多基本领域都成为自组织系统之后,政治和行政系统将有条件与它们分离,有条件从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商品化的过程,就是这些领域成为自组织系统的过程。(1.4 高度的商品化)
整个社会的经济也是如此,由于整个经济为一竞争型的经济各个环节都在竞争,“看不见的手”才能起作用。如果宏观环境不是竞争型的,几个企业便无法展开竞争,“看不见的手”太小,“看得见的手”太大。......
这套机制的形成,对政治与行政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是它可以大大摆脱沉重的具体管理负担。社会的交通、运输、通讯、日常商品、房产、食物,绝大部分均由私营企业在竞争中加以管理。(4.1 看不见的手)
西方国家中,思想库最发达的要算美国。美国人的基本精神是把思想变成一种对象,可以不断地改进、完善,以供人们选择。这是实用主义和商业精神至上的结果。(10.2 布鲁金斯学会)

# 之于政治社会化与世俗化

一个社会没有核心价值就不能均衡发展。问题是核心价值从哪里来,又怎么样来维持。如果是来自对人们周围亊物的提取,由人们自己来传播和维持,则可能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机制。(3.4 神圣化)
这种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在美国发展得比较完备,这是其社会稳定和政治制度稳定的潜在的因素。每个社会都应当寻找方法来传播其主导价值,没有一套健全和有效的机制,制度的稳定和政治理想的传承是不可能的。(10.3 卡特中心)
我们看到,南方国际硏究中心只是一家私人的机构,但它却有足够的力量召集所有的前任国务卿到亚特兰大市来开会,做演讲,也能邀请所有前任的国防部长到亚特兰大来做演讲,就国内外政策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让公众参与这些活动。于是智慧活跃了。智慧能更好地服务于这个社会和这个制度。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有强烈的政治世俗化的观念,强烈的非神秘化的观念。(10.4 国防部长论坛)

# 之于监督政府

纳税制度是西方政制的一个基础。每个人给了政府一定的钱,就觉得有责任监督政府。政府官员经常要解释他们的政策,这只是为了说明他们没有乱花纳税人的钱,选民也较注意选举,因为选什么人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4.5 税收制度)
社会物质生活的丰裕,使大多数人不再理会抽象的政治原则或什么方案,而要对一个政治家有感性认识。体制又从另一方面促使人们这样去做。任何人想当这官职,必须获得选票、没有选票,便无从谈起。选票的力量推动他们去想方设法尽量公开。各位候选人到处游说,做姿态、上电视,目的也在于此。(6.4 电视辩论)

# 之于地方政府

很多人把县政视为技术问题,而非政治问题。当然县政中有政治,只是更需要以实事作垫子。(7.3 县政治)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在任何社会中,应当贯彻两个目标:一是地方政府有效满足当地居民的直接需要;二是地方政府议事过程高度公开。地方政府乃中央政府之足,无足,中央政府寸步难行:地方政府又为中央政府之手,无手,中央政府难以成事。中央政府应当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来促进地方政府达到这两个目标。有了行之有效的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便如虎添翼,如鱼得水。(7.6 透明议事)

# 之于文官制度

行政体制的运转,是冰山在水下的部分,政党竞争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如果政党竞争引起社会紊乱,便不能有效展开文官制度这套机器,是美国政治体制的基石。(7.7 选择仕官)

# 之于社会危机

对很多社会来说,危机的原因并不在制度,而在一些非常普通的事情:人们能否吃饱穿暖。(8.4 人类服务)
等到经济发展了,需要高科技高技术了,才发现难找这样的人才,因为货币力量会趋使人们寻找简单劳动挣钱,而非复杂劳动。这是值得发展中国家引以力戒的。(11.2 无知的一代?)

# 之于宗教

宗教之所以能产生这样强大的影响,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宗教的世俗化。宗教活动没有那样多的神秘色彩,与中世纪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组织已大为不同。......
美国的宗教与欧洲有不同的发展历程,它一来到这块大地上就信仰自由,而且是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来到这里。(8.6 上帝在人间)
宗教要发挥正向的社会功能,需要两个前提:
其一是宗教的非政治化。宗教不能成为政治的工具或成为政治的主宰。中世纪的状况是后者,表现为一种愚昧的专制;现代有些国家实践前者,表现为一种专制的愚昧。
其二是宗教的非迷信化。宗教不能成为迷信,成为迷信就会发生火烧布鲁诺,将童男童女送于河神,求神寻丹的荒诞行为。迷信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宗教更多的在于个人的道德情操修养,追求自律和奉献,迷信往往要求个人奉献于一种观念,不要求理性的过程,只有更多的盲目性和对自我的畏惧。凡是在宗教与迷信没有真正分开的地方,宗教就不能发挥正向的社会功能。(8.6 上帝在人间)
一个没有宗教生活的社会,将会失去―个重要的自行的管理机制,政治体制的任务将更加沉重。(8.6 上帝在人间)

# 之于软实力

美国的公共管理教育有不少问题。但是,由于其成功的方面也多,自然就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有一大半不是来自公共部门的成功,而是来自经济的成功。人们有时总有些近视,认为经济成功可以代替一切。(9.3 肯尼迪政府学院)
在国外政治方面,教育出口创造了一项其他力量无法提供的条件,这就是增进了国外对本国外交政策的理解,这是一国的外部政治活动成功的不可多得的氛围。外部政治活动的成功,往往不在于政策本身是否合理,而在于它是否被理解和被接受,在于它有没有遇到合适的国际舆论。不少国家外交政策的失败,不在于政策本身,而在于没有合适的文化氛围。(9.6 教育出口)

# 之于知识传播

最大限度的开放性是图书馆发挥最大效益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水库就会成为死水一潭,不起社会功效。建造水库的目的不是存水,而是灌溉。知识水库也一样。(10.6 知识水库)

# 之于预言

强国的力量:一在军事力量,二在经济力量,三在政治艺术。日本人不乏后两者,只是前者受宪法约束,不过宪法仅为一纸条文,也是人制定的。一代人相信的东西,下一代并不肯定会相信。只要风水一转,情形就会大不相同。(11.10 太阳帝国)
美国今天遇到了来自日本的挑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的体制、文化和价值反对美国本身。二次大战后,美国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社会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然而,相隔三、四十年后,美国的地位就受到了严峻和有力的挑战。可以说,日本只是第一个向美国挑战的民族。在下个世纪里,必然会有更多的民族也向美国提出挑战。那时,美国人才会真正反省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1.10 太阳帝国)